少年演講家的文化游學
作家余秋雨先生寫過一本《文化苦旅》,分享他的文化游學之旅。
為什么是“苦旅”呢?有人總結說有三類苦——苦在旅途的跋涉,苦在文化流傳的艱辛,也苦在作者的思想斗爭。
文化的誕生和綿延,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而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要學習那么多各式各樣的文化,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歐陽維建老師(歐爸)培養(yǎng)的少年演講家,是怎樣在游學中學習文化的呢?
少年演講家中期班游學營在廣州游學
廣州,一座擁有1500萬常駐人口、2.3萬億年產值、2800多年歷史的現代大都市,迎來了一批游學的少年演講家。
沒有導游的講解,沒有周到的安排,沒有貼心的服務,這看似是一次無組織的游玩。
其實不然,風景人物本身就是最好的導游,團隊本身就是最好的互助服務者,演講本身就是最好的游學方式。
嶺南印象園
嶺南印象園的鄉(xiāng)土風情和民俗文化,陳氏書院的“古祠流芳”,中山紀念堂的莊嚴肅穆,花城廣場的人頭如織,中山大學的專業(yè)氣息,華南師大的溫婉秀美……
當然,還有頭頂炙烤的烈日,腳底輾轉的行路,街頭不解的陌生人,以及饑渴難耐的苦楚……
這些都成為少年演講家的游學資源。
廣式茶點
少年演講家的演講游學
本次少年演講家中期班游學營的游學主題有三:文化游學、生活游學、演講游學。
文化游學已作部分介紹,生活游學一面是學習嶺南地區(qū)人們的生活特征,另一面是鍛煉少年演講家自己的生活能力,演講游學則是關鍵,前面二者都需要在游學過程中演講分享出來。
自帶降溫裝備,自帶“剪刀手”
時刻積極陽光正面
隨時隨地在游學中演講分享
大多數的游客,喜歡用手機代替自己的眼睛和耳朵,拍照,錄像。
游學營的少年演講家們,則調動自己身上和身邊的資源,充分運用自己的嘴巴,在當下就將游學收獲演講分享出來。
手機收起來,嘴巴講出來
大樹底下好演講
一起向傾聽自己演講分享的陌生人鞠躬
少年演講家的生活游學
在游學中分享僅有的水資源
向弟弟講解博物館里的文物知識
餐前演講分享
走出去,演講出來。
愛回來,分享出來。
結束一天的演講游學,回到少年演講家課堂的孩子們,立即把演講游學路上收獲的知識和故事,通過思維導圖畫下來,分享出來。
少年演講家的游學思維導圖
余秋雨的文化苦旅,是在旅行中講述一個又一個令人痛苦而又曾經輝煌的歷史。
少年演講家的演講游學,是在游學中體驗與分享一次又一次的成長、改變和突破。
原來,演講不是臺上的片刻精彩,而是文化自信、生活自信和學習自信的修煉通道。
- 上一篇:跟歐爸學習,一定要陪伴
- 下一篇:向歐爸學習高效陪伴:從